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高天“流水”

admin8个月前 (10-26)新闻中心282

  央广网西宁7月9日消息(记者樊永涛 通讯员谈林明)青海的水资源得天独厚,重要而特殊。这高天“流水”的境界也在取舍之间,愈显大美。

  这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奇迹。

  1954年,一支石油勘探队员组成的驼队,满怀希冀,历尽艰难跋涉来到了这里,在波光粼粼的尕斯库勒湖边“安营扎寨”,从美丽的切克里克草原获取水源。从此,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有了地窝子和帐篷城,从石油小镇发展成为我国zui年轻的县级市之一。

  这里便是地处青海省zui西北角,四面都是无人区的戈壁新城----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这里虽然全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仅47.8mm,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但茫崖市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地下水源也源源不断供养着戈壁大漠深处的繁荣。

  茫崖市农牧水利和扶贫开发局吕瑞东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4处,均为地下水。目前,花土沟镇(含牧民定居点)、茫崖镇、冷湖镇均实现自来水入户,水质检测也符合人饮标准,基本确保群众能够喝上放心的自来水。

  在青海省海西州的戈壁大漠中,大型的喷灌系统以水源为中心,旋转灌溉,形成了圆形的农田 (央广网发 谈林明摄影)

  记者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花土沟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依赖油田开采的切克里克水源地11眼水井,在石油生产高峰期,花土沟镇也时常面临断水的“窘境”。茫崖市农牧水利和扶贫开发局局长陆新年告诉记者,建市后,茫崖市已新规划一项设计日供水量3万m3的城镇供水水源地(地下水),项目投资3.1亿元,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花土沟镇和茫崖镇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和提升城镇供水能力,有效缓解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矛盾。

  其实,大漠孤城并不孤独。茫崖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通甘进藏入疆的咽喉要道。现在,西宁至敦煌、花土沟机场已开通航线,火车已开通花土沟-格尔木路线,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茫崖市正在大力实施“自然生态+旅游”“工业资源+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天文科普+旅游”融合发展行动,重点推进翡翠湖、石油工业遗址保护、火星模拟基地、暗夜星空保护地等项目建设,切实加强艾肯泉、千佛崖、俄博梁等景点管理,新思路、新格局的发展模式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座新兴的城市,正在大漠戈壁茁壮成长。与此同时,在离茫崖市200多公里的昆仑山无人区,一项投资23.23亿元的国家重大水利项目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已紧锣密鼓进入水库大坝及电厂建设期。该工程是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体系的骨干水源工程,水库总库容为5.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为2.64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将为格尔木、茫崖市供水,也将逐步取代茫崖市采用地下水的历史,真正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从切克里克草原甘甜的井水到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我们看到了“大漠孤城”的水脉和未来,而在青海东部地区一项世纪工程也即将全面建成。

  5月,风和日丽。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联星村村民李吉庆手扶着铁锨,站在田间地头,看着水流进自家地里,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水是大通河的水,通过引大济湟工程一路来到联星村,今年水源充足,大蒜的个头长势好,估计一亩地至少能增加1000至2000元的收入。

  “引大济湟”工程灌区 (央广网发 谈林明摄)

  “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工程技术处工程师张君一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联星村,现在支渠可以保障共和乡6000亩土地的灌溉。

  青海60%的人口聚居在湟水流域,这里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及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主要战场之一。水从山那边来,为湟水谷地带来了更多希望。据了解,引大济湟北干渠一、二期工程全面发挥效益后,仅海东市就能享受到54.6万亩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受益人口将达到62.4万人。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青海人就梦想着将富余的大通河水引入湟水河,造福湟水流域经济民生,改善湟水流域的生态。引大济湟的梦想由此诞生。

  引大济湟工程是一项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由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6个子项目组成,工程总投资146.34亿元。主要任务是实现大通河流域与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解决湟水流域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工业及农业灌溉用水,促进湟水干流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1958年,省委决定兴建“引大济湟综合利用工程”,但终因投资规模庞大、技术难度、设备落后、人员不能保证等原因“搁浅”。

  1991年,青海省委作出“抓紧做好‘引大济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分期分段开工建设”的决定。1996年9月黑泉水库首先上马开工建设,2001年下闸蓄水并投入运行。截至目前,水库累计调蓄水量58.91亿立方米。

  青海省境内的九曲黄河 (央广网发 樊永涛摄)

  随后的几年,工程其它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石头峡水库于2014年12月下闸蓄水,北干渠一期工程于2015年11月干渠工程建成,调水总干渠工程于2015年12月隧洞试通水成功,并初步发挥效益。目前,工程所剩子项目北干渠二期隧洞工程全线贯通,支渠工程全部完工,松多水库大坝填筑已完成,计划于2021年底前下闸蓄水。西干渠工程支渠基本完工,隧洞掘进86.48公里,完成率99.8%。

  “引大济湟”工程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推进的“一号工程”。工程建设点多、面广、线长,所经之地,山脉阻梗,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多变,加上高寒缺氧及季节性影响,建设周期短的原因,工程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调水总干渠达坂山引水隧洞贯通过程尤为艰难,采用人工钻爆和TBM机掘进用了九年的时间。

  达板山断裂带宽度达1千米,zui大埋深1100米,地层岩性变化无常,曾出现岩爆、瓦斯、大量涌水和泥石流等地质现象。因此,调水总干渠引水隧洞期间出现影响工程进度的塌方达20多次,造成TBM机14次卡机,“瘫痪”长达四年,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从另一头采用人工钻爆方式,以每天几十公分的进度,一点一点掘进。在达坂山地下要打总长24.12km的饮水隧洞,其难度可想而知。调水总干渠地质工程师谭晓华介绍,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量大,速率快,塌方严重,并有泥水混合物流出,这些奇异的地质现象,成为掘进工作的zui大危害。难怪,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说“调水总干渠的地质状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完全可以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副局长马启友告诉记者,目前,引大济湟工程局部已开始发挥效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湟水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湟水流域生态压力。今年北干二期和西干渠工程主体要完工。这意味着,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引大济湟”工程将基本建成,并逐步进入调度运行管理期,全面造福青海人民。

  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央广网发 樊永涛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青海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青海水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保障了全省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各族群众的水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青海也将深刻把握“三个zui大”省情实际,瞄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流域防洪能力依然薄弱三大短板,紧紧围绕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坚决扛起保护“中华水塔”的政治责任和重大使命。青海的水重要而特殊,写好青海的水文章,开创青藏高原高天流水的新“境界”,也是锦绣江源更美好的未来。

  柴达木盆地上的脱贫画卷——青海省海西州脱贫攻坚见闻

  五月的柴达木盆地,天高云淡,绿潮涌动。无论是牛羊成群的草场上,还是耕种正忙的农地里,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8-05-22 19:39:00

  首个火星模拟基地正式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正式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25日,中国火星村(模拟火星基地)总体方案讨论会暨协议签约仪式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举行,标志着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正式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青海省海西州委副书记王敬斋介绍,海西州地理形态多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高山、草原、戈壁、沙漠、河流、湖泊等自然形态一应俱全。

  2017-07-27 07:10:00

  援助青海海西州教学 浙江名师跨越三千公里去支教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长陈竹根,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二中还有自己的特级教师工作室。为进一步加强青海海西州与浙江的合作与交流,日前,海西州副州长李科加带领科教文卫考察团对杭州、绍兴、金华等市进行考察。

  2016-02-22 07:41:1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网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网 版权所有

  这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奇迹。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www.zngk.vip/index.php/post/2308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