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获评“改革开放40年南通优秀民营企业家”

admin4年前 (2021-07-07)新闻中心1534

  12月11日,由南通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改革开放40年南通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颁奖典礼在南通隆重举行。中南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陈锦石获评“改革开放40年南通优秀民营企业家”。

  中南集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成立于1988年的中南集团,从蕞初只有28名员工、5000元资金的建筑包工队,发展成为现今拥有员工70000余人,2017年总营收1536亿,总资产逾2000亿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过去的30年里,以陈锦石为领导的中南集团,通过敏锐而前瞻的发展眼光,抓住了四大发展机遇,从并购南通总承包,创立中南建筑;到开发南通CBD,开启了房地产黄金十年;再到收购北京城建市政,创立中南土木,直至主板借壳上市,成功进入资本经营快车道。

  今天的中南集团下设中南置地、中南建筑、中南土木、中南资本、中南金融、中南建投、中南工业七大产业板块及中南高科、中南教育、中南园林三大事业部,业务遍及全国22个省、100多个地县级城市及海外市场。今天的中南,是南通市首个超千亿的民营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8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4位,中国房地产企业19强,中国建筑企业500强第8名,承载着诸多荣誉,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的创新求变之路。

  1988年,想干一番事业的陈锦石,响应时代的召唤,顺时而动,他开始筹资金、拉班子、建队伍。2月23日,陈锦石怀揣全部家当5000元钱,从海门常乐出发,远赴山东东营,踏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1988年1月,陈锦石为了招募队伍,顶风冒雨,挨家******沟通,原本谈好70余人的队伍,到出发时,只有28人

  1988年2月23日,陈锦石带领28人团队,前往山东东营,迈出了创业的头部步

  创业初期,队伍风餐露宿,转战荒野,在一无市场、二无资金、三无设备、四无关系的艰难困境下,从抹灰包清工做起,精打细算,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不断尝试摸索,寻找符合自身的经营之道。随着中南的队伍不断壮大,1997—1998年,为了中南能够更好地发展,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锦石力排众议,果断进军房地产领域。

  随后,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陈锦石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明确了“一切以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了股份制公司规范的发展意识,安装、装潢、配套机械独立发展,并开拓了房地产业务,中南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初现端倪,逐步走上集团化管理之路。

  1997年,中南置地母公司中南集团,与青岛建行荣昌置业合作开发首个地产合作项目——中荣大厦,标志着中南正式进军房地产领域

  陈锦石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与摸索,明确了以“产业化与多元化有机结合”、“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机结合”等发展思路,2005年,中南成功获取南通CBD项目,以南通CBD模式为基础,中南房地产开发步入大盘时代,“中南世纪城”品牌效应凸显,“软投资”、联动开发模式连战连捷。

  2005年,中南获得南通新城核心区整体打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0万㎡,中南房地产业进入大盘时代

  通过整合产业链,中南的产业逐步形成了大市场、大项目、大业主的核心竞争力,并成功引进澳洲NPC技术,同时中南的信息化管理在国内同行中也处于领先水平。

  2009年7月15日,中南建设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征程。2011年,中南与国家战略同步,提出了未来五年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中南、四商联动”等一系列战略思想。

  2009年7月15日,中南集团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SZ000961)。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中南集团,如虎添翼,从此迈上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

  在2015年11月南通滨海会议上,陈锦石提出了系列改革举措与发展战略,并调整战略布局,房地产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产品向中高端精品升级,打造中南新的产业链与生态圈。2016年8月,中南在上海召开“中南十三五”战略发布会,随后,中南置地搬迁上海,布局从三四线转向一二线强企业,并通过股份制、合伙人、小微化、创客平台等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层级员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真正实现内动力引领企业发展,中南实现全面升级。

  2016年8月,中南在上海召开“中南十三五”战略发布会,随后,中南置地搬迁上海,布局从三四线转向一二线,销售实现翻番发展

  2017年5月,江苏磐石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磐石新能股票代码871460),标志着中南集团旗下又一重要产业板块登陆资本市场

  “同心•共信”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经过全体中南员工认同、实践而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作风、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是以尊重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内动力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所建立起来,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已深深扎根在中南人心中,也是引领中南朝着新的目标进发的精神航标。

  中南是江苏省首家成立慈善基金会的民营企业,在捐资助学,抗震救灾,扶贫帮困,家乡公益事业等方面,目前已累计捐赠超过7亿元

  中南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造福桑梓、反哺社会,累计为上百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连续多年蝉联海门纳税冠军、南通纳税大户。30年来,中南累计利税总额超300亿元,先后累计捐资7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援建学校和养老机构、兴修道路与水利、抗震救灾、扶贫济困等。陈锦石也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企业家,“CCTV年度慈善人物”提名奖,并被聘为江苏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等荣誉。2013至2018年,陈锦石连续当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www.zngk.vip/index.php/post/445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青春心向党 永远跟党走 2021年“新时代东营蕞美青年”风采展示

青春心向党 永远跟党走 2021年“新时代东营蕞美青年”风采展示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共青团东营市委、东营市青年联合会、东营市学生联合会结合全市“发现蕞美东营人”行动,联合在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东营蕞美青年(东营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

船山区铆足“虎劲”决战开门红

船山区铆足“虎劲”决战开门红

  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是关键。今年是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年”,船山区上下紧扣这一主题,围绕“333”主导产业体系,全面开启“春季攻势”、全面聚焦补链强链、全面拓展招商渠道,同时,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冲刺首季“开门红”。   人勤春来早,...

船山招商突击队开启“万里行”

船山招商突击队开启“万里行”

  2月21日,2022年招商引资暨项目投资工作大会一结束,船山区各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招商引资突击队就都坐不住了,8名县级干部,6个产业招商突击队纷纷上马远行,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近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响了船山区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年“春季攻势”。   3月4日,...

山东省东营中南高科

山东省东营中南高科

  : 上海市长宁区协通路269号建滔广场2号楼5楼   中南高科·锦祥智能制造产业园 合肥肥西 独栋、分层厂房出售 独栋3层1800平 独栋5层3000平 分层620平 厂房售价可谈   中南高科·合肥智能制造产业园 合肥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 独栋、分...

山东东营铜厂厂家

山东东营铜厂厂家

  山东海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超高纯铜铜材、原材料、高纯银、高纯金、合金类靶材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山东海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   棒,银棒,合金棒,由于规格不同,价格请咨询客服后下单   锭4N5...

中国能建签约山东东营六户镇新能源40MW渔光互补光伏EPC项目

中国能建签约山东东营六户镇新能源40MW渔光互补光伏EPC项目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期,中国能建天津电建签约山东东营六户镇新能源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EPC项目。   该项目是天津电建的首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建设安装电池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箱变及场内集电线万千瓦时。项目...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金岭南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金岭南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金岭南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4日讯近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有色金属产业战略合作,加大有色金属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全面推动开发区产业结构升...

企业如何布局产学研?中南高科携手同济人工智能等多所科研院校来示范!

企业如何布局产学研?中南高科携手同济人工智能等多所科研院校来示范!

  来源标题:企业如何布局产学研?中南高科携手同济人工智能等多所科研院校来示范!   多年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大批的研究成果难以转移到企业,有数据显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产业化不到5%;而身处行业一线的企业往往很难及时了解到前沿技术革新。产学研用的现状与产业转...